[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E-mail
標 題
內 文
附加圖檔[]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刪除用密碼(刪除文章用。英數字8字元以內)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PNG, BMP, SWF,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3000 KB。當回文時E-mail填入sage為不推文功能
  • 當檔案超過寬 200 像素、高 200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在文中張貼 YouTube 或 ニコニコ 完整網址可自動轉換成影片.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並且向管理員回報:[按此回報]

中國QE之謎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3:19 ID:UEghOxM2] [] No.7670 2推 
最近各大財經網站都在密集的討論中國央行是否會開始中國的QE(量化寬松),支持的一方認為中國目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PMI指數在50的榮枯線上下不斷的跳躍,大宗產品價格跳水顯示輸入性通縮的危害在擴大;反對的一方認為中國目前經濟形勢沒有到使用QE這樣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時候,中國經濟還沒有進入危機模式。對此血飲的觀點是:在目前形勢下鼓吹中國實行QE政策那是誤國誤民,不僅沒有專業的金融常識,而且包藏禍心;中國必然會實行自己的QE政策,但那也將是在美聯儲開啟全面加息之後,我們QE的使用途徑也將明顯不同於美聯儲的QE。

首先我們來看下為了對抗經濟下行風險,央行都有什麼樣貨幣政策“武器”,我們把這個武器分為常規貨幣政策也就是“常規武器”和非常規的QE“核武器”。從歷史經驗看只有在常規貨幣政策用盡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動用非常規的貨幣政策QE,目前來看中國的常規還有很多,華爾街見聞總結了幾種:

一、想要增加基礎貨幣:存款准備金率還在18.5%/16.5%、MLF/SLF/SLO/逆回購等央行向金融機構的債權也還有空間(央行表上向金融機構的債權僅占其資產的11.7%,對比同樣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歐洲在2005-2009年間這一比例為38%);

二、如果想要動價格工具:基准利率還在2.50%/5.35%;

三、如果想要采用結構性政策:PSL還沒有開始推廣。

我們拿同期的美歐日來看他們的常規貨幣政策均已經見底了,比如日本、英國、美國、歐盟他們的基准利率均已經接近0%,這些國家的通脹均低於2%,傳統貨幣政策的空間已經見底,所以他們才會接二連三的實行QE政策。也就是他們在對抗經濟下行風險方面用盡了“常規武器”,最終不得不動用“核武器”—QE。

那麼為什麼有些“公知”“磚家”要故意混淆這些基礎的金融常識呢?他們是真的真傻還是假傻呢?讓我們來進行深入觀察。美聯儲自2009年實行量化寬松QE政策以後其資產負債表在迅速擴大,大量收購國債釋放現金,這些錢一部分購買美國國債壓低美債收益率,不過更多的錢卻被影子銀行帶出了美國,到了新興市場國家和歐洲套利。自2009年到2012年中國的外彙儲備暴增了2.4萬億美元,這些錢去了哪裡呢?只能是去樓市和股市。因為中國的股市自2007年被打落,所以大部分的錢進入了中國的樓市,得益於中國樓市的暴利,影子銀行的規模急劇暴增,社會科學院的最新統計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經達到了4.2萬億美元。

中國QE之謎


不過隨著國家打壓樓市擠壓樓市泡沫,房地產行業的信貸在急劇萎縮。公知精英磚家們從國家打壓放假開始就一直鼓吹讓央行開始QE、“強刺激“這些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他們妄圖讓國家像在09年那樣實行 “新四萬億”,讓QE出來的錢再次進入樓市推高樓價。我們都知道購房的時候大家對樓價是“追高不追低”,越是上漲買的人越多。游資在推高樓價以後就會開始出逃之旅,如果出逃的話我們國家就要收回外彙占款,這會使得流通中的基礎貨幣供應出現短缺,為了對衝我們只有使用降准降息釋放基礎貨幣等“常規武器”來對付。但是這樣的經濟政策在4萬億美元資本出逃的情況下我們能挺住嗎?答案是我們挺不住。

我們來簡單的計算下,出逃資本規模我們按照最少的2.4萬億美元計算約合14.4萬億人民幣。但是根據巴塞爾協議,存款准備金最低不能低於8%,也就是我們即使從18.5%降准到8%,我們也只能釋放出大約10萬億人民幣,這中間會出現4.萬億人民幣的基礎貨幣缺口,這會制造嚴重的通縮。本來我們的經濟就面臨美國打壓大宗產品向中國輸入通縮,現在倒好兩股通縮的力量復合,通縮下企業破產、失業劇增其結果就是制造中國的經常性國際支付的困難,財政破產了人民幣信譽掃地。最後我們的下場會比解體的蘇聯更慘,這個就不贅述了。

所以從上面的套路我們可以看出來現階段鼓吹中國QE的人,那是包藏禍心,唯恐中國不亂。那麼問題來了,血飲前面不是說中國必然會實行自己的QE政策嗎?血飲的答案是:我們會在美聯儲加息之後,美聯儲加息之後通縮的輸入下中國的債務問題會被放大,所以我們會以基建為主導實行中國自己的QE。

在這裡血飲首先要說明的是QE的兩種使用方法,他們的功效是完全不同的。一、是投資研發、擴大銷售也就是進入實體經濟領域,投資的方向在危機模式下往往是大規模投資基建。比如1930年代美國實行的羅斯福新政就是以基建拉動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典範。二、用於股票回購、購買國債壓低長期國債收益率,向金融系統注入流動性,其中用錢買回自己公司的股票能促使股價上漲。購買國債更是能讓證券市場催生短暫的繁榮。

其中第一種方式最適合中國,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基建必須由國企來主導,這也就是最近熱炒的國企合並,只有在國企主導之下才能避免中國的房地產再次被游資熱炒起來。基建項目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產生穩定而強大的現金流,以實體經濟產生的利潤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地方債問題,在解決了地方債問題以後血飲可以保證國家絕對會提著游資的腿子使勁的往地上摔,直到游資屈服。09年4萬億最大的危害就是膨脹了地方債,而且當年基建的主導還不是國企,而是影子銀行主導下的地方融資平台。所以我們要極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為什麼第二種不適合我們呢?我們看看今天美國的困境就知道了。QE出來的錢進入債市以後,被華爾街利用垃圾債給吮吸走了。為什麼會有垃圾債的存在呢?因為使用垃圾債的企業效益不行。為什麼不行呢?因為資產價格高,實體經濟生存艱難。艱難怎麼辦呢?通過垃圾債融資。不斷的反復,惡性循環。而QE出來的錢進入股市則更是要命,因為不斷的購買自己的股票會拉升股價,股市市值早暴增,最後的結果就是崩盤。

在這裡血飲要申明的一個觀點是隨著美聯儲加息的同時打壓大宗產品輸出通縮,全球經濟將迎來最寒冷的冬天,這次的寒冬因為有中國、德國的抵抗時間會加長。所以主要國家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可以說各國的經濟危機模式都會被啟動。在全球資本市場上,資本會被全面攪動起來,資本爭奪的最終結果會影響往後100年世界歷史的走向,誰能搶到更多的資本誰就能確立未來100年的金融游戲規則。回顧歷史我們知道誰能擁有最強大的實體經濟,誰就能笑到最後。1945年美國憑借最強大的工業實力,輕松摘取世界大戰的勝利果實,隨後美國完成了對歐洲、日本、西德、南美甚至是國民黨政府統治下中國的抄底。這個金融秩序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整個世界。

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中國更有必要實行QE政策,這個政策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自己度過經濟危機,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制造業以後有機會出去抄底世界其他國家。要保證其他國家也能從中國得利而向中國靠攏,中國就只能用大規模基建建設拉動內需,形成強有力的吸引力,最後將其他國家吸引到中國身上。同時為了在國際市場上和西方的大公司競爭,我們有必要對現有國企進行合並重組,以便於我們的巨無霸也能衝向世界。

中國QE之謎


在國內方面我們極力推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為了防止我們在經濟危機模式下我們被游資抄底,我們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全面的吸收所有願意沉澱中國的資本,當然也包括民間資本。目前看保險、社保、公積金等項目都已經被我們動用了起來。特別是社保基金投資地方債,不僅能獲得4%的穩定收益還能降低我們對影子銀行融資的依賴。最終錢進了我們自己人的口袋而不是被猶太資本帶走。

中國大規模投資基建會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在股市方面更會吸引國際資本大量的湧入,中國股市從2014.11.27日到現在市值暴增了2.5萬億美元達到7萬億美元。平均每月吸金5000億美元,這個速度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他就像一頭巨大的吞金獸,在美聯儲加息之後他的作用會更加顯著。美聯儲加息以後,為了驅趕資本回美國,美國必然制造地緣動蕩同時拉高美元指數促使資本逃離大宗產品市場,中東的動蕩也會趨勢石油美元尋找新避風港。美國的意圖是這些資本全部回流美國,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啊?中國開始QE以後,人民幣升值也會起到美元加息效果,在用A股市場大規模的抽吸,最終資本市場上將出現最奇幻的現像,美國驅趕資本而中國卻在鯨吞資本。在這裡大家就要問了,同樣的吸引資本為什麼只有美國和中國有資格爭奪呢?打鐵還需自身硬,美國憑借的是金融霸權和軍事實力,中國憑借的則是強大的實體經濟和穩定的回報。

所以說中國版本的QE將會是我們對抗美國終極殺手锏的“宙斯盾”。QE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他就像是一件武器,在不同人的手裡能發揮出不同的效果。用得好了造福所有人,用得不好了傷己害人。中國今天走的QE之路就是曾經美國走過的路,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復,但是卻又不同。

在文章的最後,血飲要說的是下周股市將會迎來大幅度的調整,在6.19號股市將會重新引來上漲, 六月底美聯儲將按計劃開始加息,美國將在羅氏家族打壓鐵礦石價格的配合下全面拉高美元指數。同時逼迫日本開始QE壓低美國國債收益率,當兩者的趨勢耦合的時候美國就將全面開啟加息的大門。世界資本市場將迎來15年來最大的震蕩,全球資本市場被攪動,資本會像炸了窩的老鼠一樣到處亂竄,中國將會以大規模基建為主導全面吸金,最大的資本盛宴即將到來。血飲全面看好基建類以及核電類股票,同時中國股市會在慢牛中拉動所有人的神經。轉載請注明血飲原創。
無名氏: 舊酒新瓶,實際上又是跑去建一堆工程罷了,不過這次建到國外 (n4D0IYbM 15/05/05 13:34)
無名氏: 實業本來就是工程和生產,不然咧?難道炒房炒股才是正道?你說這什麼廢話 (UEghOxM2 15/05/05 13:39)
亞投行的故事之一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英國人先干的”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3:22 ID:UEghOxM2] [] No.7671   
“英國人先干的”

新聞鏈接:英國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

英國3月12日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亞投行由中國於2014年10月發起,資金規模為500億美元。中國財政部表示,英國有望於下月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

亞投行是由中國提出創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中國在內,目前已有27個國家表示願意參加。包括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新西蘭、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裡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其中雖然也包括新西蘭和沙特等發達國家和富裕國家,但大部分是打算接受援助的國家。之前,據國際金融界人士透露,中國對歐洲國家表示,給歐洲國家准備了該機構的干部職位,希望他們也能加入亞投行。
大家都是等一個人破局,結果英國人就干了。然後所有人都指著英國人,他先干的!
新聞鏈接:法德意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

緊隨英國之後,3月17日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宣布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並將盡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

至此,歐洲最大的4個經濟體均已決定加入亞投行。
(英國人看國際大勢比較准。問題是美國人會不會報復啊?)

美國如何報復英國?彙豐和渣打早就被當成ATM了。
新聞鏈接:彙豐和渣打交天價罰款“擺平”美國反洗錢指控

12月11日歐洲市值最高的銀行彙豐控股公司(HSBCHoldingsPlc)同意支付19.2億美元,就美國的反洗錢調查進行和解,這是美國歷來洗錢案的最高和解金額。此外,渣打銀行集團同意支付6.7億美元解決法律糾紛。
新聞鏈接:渣打再次面臨美國巨額罰單 罰金高達3億美元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正在商談,擬向紐約州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支付最高達3億美元的罰金,以就某些指控達成和解。該行被指未能分辨可疑交易——盡管在兩年前因違反制裁法規而被罰款之後,該行曾承諾要改善工作流程。
(美國可以像罰法國銀行一樣,開個天價罰單)

那英國銀行體系退出美元體系啊,然後全力進人民幣體系,已經夠吃飯了。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3:50 ID:7aiBO.Pc] [] No.7672   
實業?上個月跑來發上證漲了多少點那些跑那裡去了?
你只是來宣傳大國崛起啦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4:27 ID:UEghOxM2] [] No.7674   
>>No.7672
你只看一個月,還是要看過去一整年,中國股市整整翻了三翻??

過去中國經濟強股市弱,批評者有話說,現在股市強了,這些人反倒要說沒有基本面支撐??
知不知道這叫做補漲??因為中國股市一直是被共產黨控制著,炒短線的都被殺光了

這些人可真會說,倒是不想想,美國股市債市的基本面支撐在哪裡??還真好意思說別人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4:32 ID:UEghOxM2] [] No.7675 11推  
反中經濟盲的懶人包:

1中國經濟與股市脫鉤=美國股市連經濟基本面都沒有

2外資出逃=去年全年中國吸引的外資規模首度超過美國

3中國的經濟降速了=美國的各項數據慘淡,連中國的零頭都沒有,印度更別提了,成長率超過50%這個天文數字我們再來談印度未來

4中國包圍網=亞投行大勝利,菲律賓放棄TPP,越南宣布與中國建立南海連絡機制

持續更新中

這裡叫做理財版,不想賺錢的還來這裡幹什麼??
要賺錢就不要管中華民國
無名氏: 1.美國經歷低點製造業回歸,沒基本面是中國官方經濟學家跟美國末日學者的說法。 (TqN2YIoE 15/05/07 18:00)
無名氏: 2.以外國統計數據上來說中國外資是在出逃的,所謂吸引外資超美國只是中共單方面自稱(跟gdp一樣) (TqN2YIoE 15/05/07 18:04)
無名氏: 3.你所謂的美國數據慘澹是指哪裡?是中國吹牛皮吹很大gdp嗎?還是成長超高結果進出口量狂跌內需經濟? (TqN2YIoE 15/05/07 18:06)
無名氏: 4.所以有亞投行南海諸國就會自動把南海領土送中國?還是說他們會狂買中國製造就中國外需?亞投行真神!! (TqN2YIoE 15/05/07 18:09)
無名氏: 這裡叫理財版,但不歡迎政治宣傳,中國股市與經濟基本脫鉤跟美國經濟是兩回事 (TqN2YIoE 15/05/07 18:10)
無名氏: 也別說是這版幾年前批踢踢跟其他財經論壇也在講中國很強。但現在中國經濟的確出問題 (TqN2YIoE 15/05/07 18:11)
無名氏: 那些論壇開始出現看衰中國的跡象。就有一堆像你這樣的人跳出來說那些說實話的人是綠營反中經濟盲 (TqN2YIoE 15/05/07 18:13)
無名氏: 但還是無法阻止中國樓市狂跌,外資出逃內需不振的事實。股市脫離經濟基本面是常有的事實 (TqN2YIoE 15/05/07 18:14)
無名氏: 就連美國歐洲日本都有這種現象,量化寬鬆造就的股市狂飆。但中國特別嚴重 因為中國沒有調整 (TqN2YIoE 15/05/07 18:17)
無名氏: +中共識拿炒股來圈錢還債比其他國家容易被陰,所以版上才不建議投資(除非你有特殊資訊管道) (TqN2YIoE 15/05/07 18:21)
無名氏: 喔對了 美國經濟陰謀論=中國經濟超好 是個沒有邏輯的笑話 (FIlF4tlc 15/05/07 18:41)
中共在歐洲的最好朋友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6:35 ID:UEghOxM2] [] No.7676   
我在去年九月的《美國的歐洲代理人板塊重整》提到英國在2014年做了個外交政略大轉彎,從美國在歐洲的代理人變成了中國“在歐洲的最好朋友”。六個月後,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以率先加入AIIB做為投名狀,用行動證明了他的誠意。既然已經與美國撕破臉,此後當然是義無反顧;這對中共的戰略佈局有極大的助力。例如IMF若是仍然忽視中國,那麼就如AIIB取代了World Bank一樣,中共也可以成立一個替代性組織,而舉世都會假設英國必然加入。也就是說,光是英國沒有照會美國或德國就加入AIIB的先例,已經足夠讓除了美日的西方國家被預期會爭先恐後地支持這個可能的新組織,所以IMF現在才會緊張到準備用史無前例的特殊手段繞過美國的否決權,無論如何必須讓人民幣在今年底前加入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這是IMF的合成貨幣,是世界目前最接近一個理想中的全球貨幣的美元替代品)。如此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中國傳統的戰略思維。

不過英國的保守黨政府在2010年上台之時,做了一個歷史性的改革:原本英國這個議會制老祖宗向來的規矩是一任政府最多可以做五年,新選舉的日期卻不是確定的;首相在議會任滿三年之後,就可以隨時決定辦選舉。所以過去幾百年來,議會制下的執政黨一直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也就是考慮到經濟上下波動和民意時好時壞,執政黨可以在任期的最後兩年中挑最有利的時機來辦新選舉。像日本的安倍就是怕他的經濟政策的惡果即將慢慢浮現,於是在2014年十二月提前兩年解散國會,重新獲得了另一個完整的任期。這個規則有利於政府與政策的延續和穩定,但是對在野黨很不公平,所以Cameron上任之後就把幾百年來的傳統廢除了,改用美國式的定期選舉制,下一個選舉定在2015年五月7日。

時光荏苒,2015年轉眼就到了。Cameron這任首相雖然沒有做得震古爍今,也應該可以算是中上的了。在歐洲的主要經濟體中,英國從金融危機復甦得最為成功,過去四年的GDP成長率甚至略高於德國。在外交政略上,Cameron也不是省油的燈,有超人的見識和膽氣,一舉丟開了舊有的“America's Poodle”(“美國的哈巴狗”)稱號,毅然決然地轉投新霸主的陣營。但是一般民眾是無知而非理性的,即使在最老牌的民主國家也不例外:不但喜新厭舊是人性的趨向,而且除非是雷根這樣的超級作秀大師,否則選民自然而然就會有功不賞、無過照罰(賞罰分明是領袖人才的特質之一;依定義一般民眾就不可能是領袖材料,可是民主制度就偏偏讓他們來做最重要的賞罰決定)。Cameron是貴族出身,有點兒書呆子氣,對市井小民來說,他是完全談不上“親民”的(這是我對民主制度另一個百思不解之處:領袖的責任是為國家做正確的決定,“親民”和他的適任性有什麼關係?反而越是不務正業、拼命作秀的,越是為了遮掩無能或貪腐這類的大問題),所以在選前幾週的民意調查裡,保守黨還是稍微落在工黨之後。

2015年四月14日的民意調查結果:藍色是保守黨,紅色是工黨,橙色是自民黨,紫色是獨立黨,綠色是綠黨,灰色是蘇格蘭國家黨。請注意,蘇格蘭國家黨雖然只佔全體選民的5%,卻因它的支持者集中在一個地區,所以很有可能會拿到約9%的席次。而其他的小黨反而因為單一選區制,席位比率會遠低於選票比率。

其實在過去幾年,英國政壇除了改換選舉制度之外,還經歷了史上少有的巨大變局:在左派那方面,原本蘇格蘭是工黨百年來的大本營,但是雖然去年的獨立公投失敗,新成立的蘇格蘭國家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今年必然會從工黨奪走所有那裡的席次,等於把工黨一分為二。在右派方面,聯合王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靠激進的反歐宣傳強勢崛起,也應該會把保守黨的傳統席位一分為二。換句話說,一向在歐洲算是相對穩定、大致由兩大黨輪流單獨執政的英國,也開始轉為南歐式的多黨分立局面;所以從事後諸葛亮的觀點來看,Cameron的選舉制改革,時機挑得很糟糕。總而言之,五天後的這場選舉有六成的機會是左派獲勝,那麼工黨就必須和蘇格蘭國家黨成立聯合政府;保守黨的機會有四成,除非不得已,應該會繼續與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聯合主政。

從中共的立場來看,Cameron已經是它“在歐洲的最好朋友”,所以當然他連任是最穩妥的結果。不過Cameron已承諾在2017年舉行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雖然他個人是反對退出的,但若是保守黨內的激進派和聯合王國獨立黨在公投裡勝出,則英國對中共的外交價值將會有所縮水。另一方面,如果是工黨上台,雖然工黨是極度反對退歐公投的,但是蘇格蘭國家黨卻會極度希望英國退出歐盟,則蘇格蘭就會有藉口再搞一次自己的獨立公投(還記得我在《無知與短視的後果》裡提到的,“和平轉變即使是多數決也没有決定性”嗎?),而且這次必然會成功(因為新獨立的蘇格蘭將會留在歐盟,這是蘇格蘭選民普遍支持的)。在野的聯合王國獨立黨也會因保守黨的下野而靠吸收後者的激進派來繼續膨脹,裡應外合之下,工黨政府是否能一直拒絕公投,實在很難說。不論如何,一個新的工黨政府必須與蘇格蘭國家黨做同床異夢的夥伴,那麼它在2020年連任的機會就不太大了。此外不但工黨領袖Miliband很有可能延續保守黨的外交政策,而且Cameron的繼任人選非常可能是他的副手,即現任的英國財經總長(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George Osborne。Cameron的親中政略就是出自Osborne的堅持,而他在2020年可能成為新首相。所以中共在這場選舉中,應該沒有成為大輸家的機會。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16:37 ID:UEghOxM2] [] No.7677 5推  
上文的重點在於

之前有人提到人民幣匯率的問題
IMF已經開始害怕中共像推出亞投行一樣,推出類似的組織來與IMF對抗,又造成一呼百應的結果
所以現在只好承認人民幣匯率正常,並且把人民幣列入SDR當中

這也就說明了,經過亞投行一役,美國是真的怕了中國了
無名氏: 1.人民幣匯率是高估(由於中國量化寬鬆政策)近來人民幣變相升值已經一段時間 (TqN2YIoE 15/05/07 17:53)
無名氏: 2.人民幣維持在高點導致中國製造業出現劣勢+大量有錢人將前一齣中國造成資產外流 (TqN2YIoE 15/05/07 17:54)
無名氏: 所以imf此舉並不代表美國是怕了中國是中國貨幣早就過度高估一段時間 (TqN2YIoE 15/05/07 17:55)
無名氏: 大概一兩年前開始就已經有金融組織跟研究開始倒向人民幣高估論 (TqN2YIoE 15/05/07 17:57)
無名氏: 事實來說imf(跟美國)應該要承認人民幣高估,而不是繼續施壓人民幣升。 (TqN2YIoE 15/05/07 17:58)
無標題 名稱: 無名氏 [15/05/05(二)20:09 ID:kNn3z9x6] [] No.7679   
>>No.7677
本來想好好回你,但看見你們那麼喜歡貼長文,那我也來洗地好了

亞投行本不應該如此“火熱”

截止到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的日期,一共有52個國家申請或表示願意加入中國創辦的亞投行,坦率的說,恐怕連倡議者本身也似乎沒想到會有如此眾多的申請加入者。如果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亞投行的成立和未來,“羊群效應”也許就不會表現的如此明顯。

亞投行本是突破國內改革瓶頸的被動之舉

理解亞投行的成立,首先要理解當下中國和亞洲的經濟發展背景。看清楚了這個背景,就會知道亞投行的成立,以及“一帶一路”的提出有更多的被動成分,而並非是為了主動挑戰和打破世界的金融乃至政治格局。

從中國內部看,改革開放之後的30多年裡經濟發展成績卓然,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而且積累了將近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快速增長得益於兩條路徑:一條是由於土地、人力資源的低成本帶來的出口部門興起;另一條則是依賴於政府投資,也即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大撬動了GDP的增加。

可是,這兩個發展路徑卻在最近的10年裡遭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先是次貸危機削弱了外需,接著是國外投資開始向人力和土地成本更為低廉的東南亞轉移,中間伴隨的則是投資主導型經濟帶來的生產過剩。這一切因素造成了所謂目前經濟的“新常態”。而“新常態”本身,不過是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的另一種表達。

由此,對於下個10到20年的發展戰略,便是在國內推行“新型城鎮化”,在國際上倡議“一帶一路”。實際上,“一帶一路”戰略本身,就是試圖將過去中國30年的發展經驗在更廣的地域內復制,不僅在國內繼續投資建設新城鎮,還在發展中的其他亞洲國家、乃至歐洲發達國家建設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能夠在國外的項目中消化吸收,這與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方案邏輯一致。

其實,消化國內過剩產能,除了出口生產能力之外也並非沒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調整自身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主動提振國內消費。可是,做到這一點足夠難,“經濟結構調整”這六個詞似乎是每一任政府的改革重點,可是每一次都被迫回到了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路上。

如果把視角轉向上述的背景,就可以解釋這些宏大的佈局和戰略為什麽正好發生在這個時刻,因為它對應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此刻所面臨的現實——即如何將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持續下去。

從中國外部看,根據亞開行的估計,亞洲國家每年的貸款需求為8000億美金,可是,經濟學里所講的需求是有購買能力的需求,而不是貸款意願本身,亞投行如果以為之提供購買能力為邏輯起點,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況且,亞投行能夠吸引多國加入,經濟上的預期收益是一個主要誘因,這當然已經不錯,但也並沒有上升到為亞洲區域提供全面國際公共物品的情懷和高度。

亞投行背後的觀念沖突

52個意向成員國中有30個為亞洲國家,歐洲國家也較多,8國集團中除了美、日、加拿大外其餘5國申請加入。那麽,亞投行本身似乎是想兼具價值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為一身,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全面的支持,可是,隨著歐洲國家的加入,亞投行也許只能形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

亞洲國家希望加入自然是容易理解的,至少他們能從亞投行中更多更容易的拿到項目貸款,亦有助於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值得關心的是為何英、法、德、意、以色列不顧及與美國的盟友關系申請加入。

美國不願意加入亞投行,不僅是出於經濟利益原因,還有意識形態的考量。目前而言,美國仍然擁有世界最強的經濟與軍事力量,也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了最多的包括“維和”在內公共物品,即便這些公共物品不盡令每個國家滿意,但美國仍然深深的抱有世界領袖的心態。

作為這個心態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自己所持價值觀念的堅持和輸出。亞開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組織,他們當然深深的打上了美國的價值觀的烙印——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但是要附加資本賬戶開放、嚴格產權標準、項目公開透明、較高的用工標準、較高的環保要求等等條件,而嚴格執行這些條件,反而可能成為了當地經濟快速增長的阻礙。正如秦暉所說,低人權作為一種優勢可以為快速資本積累提供條件,而美國恰恰在這一點上對中國頗有指責。

而以英國為首的傳統歐洲國家早就失去了世界領袖的地位與心態,不像美國所表現的那麽理想主義,他們採用了更為務實的做法,既然中國的經濟增長如此迅速,多一種總比少一種選擇好,即便沒有觸手可及的好處,可加入亞投行又能有什麽損失呢?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讓他們確信參加亞投行可以獲得經濟收益,即便這可能會影響英美之間的關系。這也就是為什麽英國外交部反對加入亞投行,而英國財政部卻支持加入的原因。

英國的加入,正成為了歐洲國家多米諾骨牌中的第一個。

作為利益共同體的前景不容樂觀

亞投行雖然在利益共同體的宏觀概念上比較成功,也已經吸引了諸多國家的加入,運作規則也正在討論,可是在具體的項目操作方面卻並沒有太多細節,還需要中國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亞投行主要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里,包括有鐵路、公路、管道、電力、通信和港口。基礎設施的特點便是需要前期的巨大投資,盈利周期特別長,但是一旦能夠開始盈利,其回報便會非常穩定。對中國而言,30多年的經濟增長自然積累了很多建設基礎設施的人力、物力和資本基礎,但是要走出國內還需要通過諸多考驗。

正因為基礎設施的盈利周期較長,所以需要貸款國家的長期的經濟、社會及政治穩定。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比較不發達的國家恰恰在經濟、政治、社會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他們對資金的需求迫切。能夠做到經濟、社會穩定的國家又對貸款需求不是那麽迫切。也就是說,在這個市場上,天然的存在著部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因此,亞投行需要各個國家一起設計出良好的運行標準和規則,能夠對貸款項目做到合理監督和有效約束,但這其中牽扯諸多利益博弈。

另一方面而言,中國的企業在外投資還需要努力融入當地文化,適當的把握宣傳自己的文化。尤其是當走出去的企業是央企、國企以及政府支持的企業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當地居民多半會將其視作國家行為而伴有質疑乃至敵視。即便是在國內,基礎設施開發和建設時仍要面臨與當地居民的爭議和糾紛,在國外就更加難上加難。軟文化做的不到位,往往會造成糟糕的沖突性後果。

之外需要十分謹慎的一點便是高鐵的出口,雖然它是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亞投行支持的重點項目。正因為其重點,所以需要謹慎。原因之一是高鐵的盈利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檢驗,它的盈利需要人口相對密集以及人口收入的較高水平,這在亞洲發展中國家很難做到。第二,如果是在國內建設高鐵,即便高鐵虧損,它所能帶動的其他產業增長的收益也留在了國內,而在亞投行的框架下則面對了其他國家的競爭。

即便將亞投行視作一個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公共物品投資銀行,即便亞投行除了經濟發展目標之外還有其他社會文化目標,但長期的虧損並不符合銀行的運作邏輯。因此,要讓大家看到亞投行的好前景,至少需要在初期的支持項目中註重盈利能力,才能體現出作為利益共同體的凝聚力,否則,通過亞投行進行後續的資本和產能輸出便會失之根本。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
第一頁[0] 最後一頁